​在全市新型工业化暨重点产业链培育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全市新型工业化暨重点产业链培育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15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43%,成功入选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获评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打好产业集群发展“攻坚战”。坚定不移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着力增强谋划产业、发展产业、集聚产业的能力。夯实主导产业基本盘。聚焦时尚锦纶、纺织丝绸、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集群,细分梳理10条优势产业链和10条培育产业链,形成链条完整、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建强平台载体筑根基。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高新区、中意国际合作园区承载作用,做优做强时尚锦纶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台商产业园等十大专业园区,着力打造项目落户、产业集聚的“强磁场”。持续完善功能平台建设,建成保税物流、期货交割、大宗物资交易、多式联运、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所等细分领域平台,完善检验检测中心、家具维权中心等服务平台,布局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印染产业集成中心等五大公共“绿岛”,以优质平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积极开拓有一定基础、产业发展前景较好的现代医药、航空航天、核工业、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单打独斗、单一“产业”思维,与行业龙头企业组建紧密型联合体,共同开展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合作,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5金币(VIP免费),请先

打好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战”。围绕“工业经济发展更有效益、更高质量”的核心目标,加快推动“产业焕新空间再造”。项目建设提速升级。开展“项目招大引强”“企业培优扶强”等六大攻坚行动,梳理重点实施项目111个,涵盖重大技改、兼并重组、盘活资源等类型,挂图作战、序时推进,不断提升我市制造核心竞争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牢固树立“亩均论英雄”导向,强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运用,深入推进乡镇工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盘活利用批而未供、闲置低效土地,今年以来盘活闲置用地1560亩,亩均税收同比增长8.6%。“智改数转”提级赋能。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持续赋能制造业加速蝶变。加快推进传统制造模式向“制造+服务”转型,鼓励企业全面开展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提升企业创新能级。

打好企业梯队建设“持久战”。把企业培育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实力强大的企业梯队。培育链主企业强引领。深入实施“5123”大企业领航工程,做大做强标杆企业,拥有百亿级企业3家、50亿级企业8家。积极策应“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放大中欧班列、上海港ICT项目效应,推动更多企业、更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造专精特新增长极。聚焦“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双名城建设,支持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深耕行业细分市场,成功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鼓励科技创新添活力。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创造性构建“1+13+1”科创体系,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强用好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产业研究院,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揭榜挂帅”重大项目,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0

评论0

请先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