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既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建设的“升级版”和“加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旨在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任务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立足“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着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专门部署,开启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从美丽乡村到乡村建设行动再到和美乡村,一脉相承、内涵不断扩展,顺应了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体现了党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认识深化、目标提升和实践升华。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立足乡村独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挥乡村农产品供给、生态涵养、文化传承、就业增收、社会稳定等多种功能,着力打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机会,聚集乡村发展人气,着力营造安定有序的乡村社会环境,形成新时代乡风文明新风尚,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建设的“升级版”和“加强版”。
科学把握乡村建设规律和推进节奏。我国乡村形态复杂多样且加速演变,要统筹考虑产业、人口、地理、气候、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村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村施策。要充分考虑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接受,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要健全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依靠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搞建设。
强化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保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部分可按规定统筹安排支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把符合条件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允许县级按规定统筹整合相关资金支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制定激励引导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切实保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需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应用场景推动制度集成创新,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