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党课讲稿: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党课: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同志们: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也是一个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性教育是促使党的本质规定内化为党员个体素养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关于“强党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理论概念和重大实践命题,2015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随后在多次讲话中提及,并写入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和党性教育教材。把党性教育、党性修养这个共产党人的“灵魂”,以“心学”这一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词汇来表述,是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形成的思想理论创新成果,充分显示了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强烈的中华文化自信和深厚的人文哲学素养,也指出了共产党人修炼党性的方法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底蕴的;同时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剔除了传统“心学”一些唯心主义的成分,保留它强调修身之要的精华成分,在批判性继承中实现了对传统“心学”质的改造和升华。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如何理解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文化的特质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人们心田播撒种子,从内到外自觉萌生意识动力、产生行为。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正心修德,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其思想源头可推溯到先秦的子思、孟子。一千多年后,北宋程颢正式发端,南宋陆九渊后继发展,明代王阳明集其大成。其主要内容是围绕“学以做圣人”这一儒家人生目标,系统地阐发了一整套本体论、认识论、修养论;回答了儒家的理想人格是什么,修成这一理想人格的哲学依据、实践路径是什么,提出了“养浩然之气”“正心诚意”“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格言,都强调修“心”对人的言行、对人生境界及对社会秩序的主导和提升作用。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5金币(VIP免费),请先

三、对标“心学”高线,守牢“不想腐”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明代理学家薛瑄的话来讲清廉自守的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薛瑄清廉自守的三种境界,也是“不想腐”的三种境界,最低境界是因“不敢腐”的震慑、“不能腐”的约束而被动“不想腐”,第二境界是因保名节、保声誉、保禄位而主动“不想腐”,最高境界是因党性强、纪律严、作风正而自觉“不想腐”,也是“心学”修炼达到一定程度的外在表现和必然结果。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纪检监察干部要为全体党员干部作表率,要深刻认识到“不想腐”固然不容易,但还只是党员干部的自律底线,应当有更高的党性人格追求,始终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结合纪检监察宣传工作,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在固本培元上下功夫,坚持正向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用好新闻传播、廉政教育、廉洁文化“三个平台”,采取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鲜活的形式,不断提高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党风、严明的党纪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0

评论0

请先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